您所在位置: 首頁 »人物訪談»正文

誠心正意 追求極致——訪中國輕工“大國工匠”吳德強

http://www.merchenaries.com【泉州經濟網】2021-07-19

他有著一雙布滿滄桑歲月痕跡的靈巧之手;有著一顆不斷跳躍激情澎湃的虔誠之心;他用自己的智慧在石雕界中鏨鑿出了一片天地。

他就是中國石雕藝術大師、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、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、福建省高級工藝美術師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“惠安石雕”福建省代表性傳承人、福建省豐盈雕刻集團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吳德強。

從藝30多年來,吳德強善于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創作新主題、捕捉創新的靈感,反映時代巨變,描繪精神圖譜,在傳統雕刻、古建園林雕塑、公共藝術以及工藝美術領域,創作出兼具時代特色與人文精神的優秀作品。他的多件石雕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及中國工藝美術館等機構收藏,數次作品獲“華茂杯”“惠藝杯”“百花獎”“百鶴杯金鼎獎”“百花文藝獎”等賽事和展覽的金獎或一等獎。


一份執著,刻苦鉆研雕刻技藝

“藝術貴在精益求精,我把石雕藝術視為終生追求。”吳德強說。雕撲、平直、打巧、鐵剔……不論是握著平鑿、石挫等打細工具精雕細琢,還是拿起拋光機或砂輪進行打磨、拋光,這樣的動作,他整整重復了30年。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,和著空氣中漂浮的石屑凝結在頭發、臉上、工服上,這樣的“打石匠”,他一當也是30年。

吳德強出生在世界石雕之都惠安崇武,這里是中國南派雕藝的發祥地之一,為他的藝術生涯營造了良好的氛圍。1968年,吳德強開始學習石雕工藝,他的第一位師傅是閩南石雕名匠蔣智錦,經驗豐富、作風嚴謹。“學藝首先要學做人,憑良心做好每一件作品。”這句話對他影響頗深。

2005年,吳德強曾為當地政府創作“東海南海氣象分界線碑”,之后分界線碑設計、制作、安裝都順利完成。“我對最先制作的氣象分界線碑設計方案一直感到不滿意,雖然已經制作完成,但一直在構思能讓自己滿意的設計。”在分界線碑豎立不到兩年時,吳德強又開始重新設計制作東海南海氣象分界線碑,直到2008年,新的“東海南海氣象分界線碑”重新開始制作,并表示無償贈送給當地政府。望著新制作的東海南海氣象分界線碑屹立于崇武古城海岸邊,吳德強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
2015年,吳德強開始《人民科學家錢學森》雕像的創作。“作品從構思到落成用了三年時間。”吳德強說,創作、捐贈錢學森雕像是惠安石雕業界家國情懷的展現,我懷著對錢學森的敬與愛,投身這一藝術創作,這看似很長時間,但是相對錢老把自己奉獻給中國科學事業的一生來說,這三年是微不足道的。三年來,他大量閱讀分析有關錢老的圖片與文獻資料,多次走訪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,拜會錢老身邊工作過的領導、工作人員和錢老研究專家們,盡可能深入了解錢老的人品、學品、創造性的科學思想體系,以及人生不同階段的樣貌特征,領略錢老智慧從容、親切幽默的氣度風范。其間,因為發現雕像臉部有0.5公分直徑的黑點,他將已完成80%工程量的作品作廢,重新選料加工。這背后是他對錢學森愛國奉獻的一生無限的敬仰。


一份堅守,傳承傳播雕刻技藝

惠安雕刻藝術以精雕細刻、纖巧靈動的南派藝術風格為特征,汲取晉唐之遺風、宋元之神韻、明清風范之精華,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,被冠以“中華一絕”之美稱。從小在石雕藝術熏陶中成長的吳德強,選擇將傳承傳播石雕技藝作為一生熱衷的事業。多年來,在吳德強的日程表里,總是被義務培訓石雕技藝所擠滿。他總是默默告訴自己,作為 “惠安石雕”代表性傳承人,傳承石雕技藝是他的責任,要竭盡所能做好這件事。

最初,吳德強招收的學徒主要來自惠安本地,為不耽誤培訓,他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,指導學徒動手創作,并經常選擇放棄午休時間,從12點半授課課到下午3點。培訓雖然忙碌且疲憊,但吳德強卻樂此不疲。“作為一名傳承人,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培養好接班人,把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一代傳下去。”吳德強這一堅持就是二十余年,共傳授了200多個徒弟。他所創建的豐盈雕刻公司被評為福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。

近年來,吳德強還面向全國高校畢業生傳承石雕技藝。2019年8月,他與《雕塑》雜志社合作,成功地舉辦“豐盈韻”第五屆高校畢業生石雕創作營,加強與高校藝術院校在人才培養、創新創造、學術交流等領域的合作,呈現惠安雕刻技藝,實現理論與實踐、人才與基地深度融合,也嘗試將藝術創新理念注入到企業文化塑造進程,為惠安雕藝提升發展做出有益的嘗試和提升。“從2019年開始,我們將連續舉辦三屆高校畢業生石雕創作營活動,在學生和企業之間構建互動交流的平臺。”吳德強認為,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石材性質、特點和工藝流程的認識,增強動手和實踐能力,開啟他們人生藝術之旅的第一次航行。


一份責任,推動惠安石雕創新發展

對于石雕創作,吳德強坦率地表示,中國雕刻文化源遠流長,作為一名石雕工匠,既要把技藝學好,還要還要博覽眾采,具備創新意識,以此讓自己的作品更具更具現代性、更具國際視野。

從藝以來,為了能夠將石雕的基本功打得扎實又牢靠,吳德強除了白天廢寢忘食地努力學習技藝之外,他還先后師從中外藝術界大師,廣泛吸收其他門類藝術的營養, 融會貫通,將傳統石雕與現代元素相結合,在長期的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理念,所創作的《齊心協力》《一代天驕》《絲路花語》等佳作如瑤瓔相銜,在山石之間演繹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。

在吳德強看來,工藝創新與產品創新相輔相成,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融為一體是創新的歸宿。談起石雕工藝創新,吳德強深有感慨地說。他在16歲時便開始了雕刻生涯,當時雕刻全部都是用手工的,沒有任何現代機械,用于雕刻的原料石頭特別硬,想要在上面打造出一個型來,是非常講究技巧又非常辛苦的事情,與工地上的搬搬拉拉石頭純粹的體力勞動截然不同。

為圓工藝創新夢,吳德強廣泛涉及其他學科知識,機械、材料、結構……相關的專業書籍和學術文獻幾乎讓他翻了個遍。但“創新”兩字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太難。在長達數年的研究實踐中,吳德強自己都記不清有多少次的失敗,多少次的轉變方向,多少次希望后的失望,但有一點他卻牢記在心,“我就沒有‘放棄’這個概念,這個想法從來沒有出現過。”憑著一股勇于創新的精神,近5年間,吳德強帶領團隊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,成功發明了《一種復合石材制造設備及其制造方法》專利1項 和《一種用于石材面與玻璃相接節點結構》等實用新型專利12項,在石雕工藝雕刻領域的理論研究和發明創造取得了突出的成就。


近年來,默默無聞的吳德強獲得了不少榮譽。先后榮獲“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”“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”“福建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”“泉州市第三層次人才”“泉州市技能大師”。其主持的大師工作室獲“福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”稱號。吳德強感慨:“我們趕上了好時代,特別是《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》的實施,標志著振興傳統工藝上升為國家戰略,惠安石雕也將步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。”他說,“我現在最大的愿望是,培養一批工藝美術界未來的大國工匠,為中國傳統工藝之花綻放在世界每一個角落。”

來 源:泉州經濟網 責任編輯:weiyezh

相關新聞

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:

1、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,不論原創或轉載,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,不做任何商業用途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2、本網原創之作品,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,并請注明出處。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0595-22128966 郵箱:admin#qzwhcy.com(替換#為@)

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,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,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,欧美在线视频一区
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| 在线日本有码中文字幕 | 在线不卡的午夜福利 |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在线播放 | 热久久九九这里有精品 |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