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記者從市統計局了解到,泉州市高質量完成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,相關的普查數據質量順利通過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驗收,全面摸清我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。
□融媒體記者 謝曦 通訊員 黃銀杏
普查檔案
普查標準時點:2023年12月31日
普查時期資料:2023年度
普查對象:泉州市境內(不含金門,下同)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、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。
普查結果:2023年末,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336981個,與2018年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相比,增長98.5%;產業活動單位355810個,增長91.3%;個體經營戶768444個,增長33.6%。
排行榜
●在泉州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中,位居前三的行業是:批發和零售業153433個,占45.5%;制造業66971個,占19.9%;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5907個,占7.7%。
●在個體經營戶中,位居前三的行業是:批發和零售業506163個,占65.9%;住宿和餐飲業72229個,占9.4%;制造業64772個,占8.4%。
●在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中,位居前三的縣(市、區)是:晉江市77956個,占23.1%;南安市49197個,占14.6%;豐澤區45304個,占13.4%。
制造業占工業企業98.4%
2023年末,全市共有工業企業法人單位68065個,比2018年末增長49.1%,從業人員1562550人。
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,內資企業65828個,占96.7%;港澳臺投資企業1647個,占2.4%;外商投資企業356個,占0.5%。分行業看,采礦業204個,制造業66971個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890個,分別占0.3%、98.4%和1.3%。
戰略性新興產業
2023年末,全市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860個,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2.9%。其中,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102個,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1.9%;高端裝備制造業176個,占20.5%;新材料產業313個,占36.4%;生物產業38個,占4.4%;新能源汽車產業10個,占1.2%;新能源產業44個,占5.1%;綠色環保產業181個,占21.0%;航空航天產業2個,占0.2%。
全市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131個,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3.6%。其中,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45個,占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34.4%;數字創意產業36個,占27.5%。
高技術產業
2023年末,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153個,比2018年末增長61.1%;占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.3%,比2018年末提高0.3個百分點。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44.47億元,比2018年增長21.6%;全年專利申請量855件,其中發明專利申請433件,分別比2018年增長97.5%和308.5%。
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164個,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7.1%。其中,信息服務62個,專業技術服務業的高技術服務37個,分別占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法人單位的37.8%、22.6%。
數字經濟核心產業
2023年末,全市共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法人單位59836個,從業人員318818人。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23.33億元。
工業企業
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
2023年,開展R&D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2749個,比2018年增長182.8%,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41.3%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10607件,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252件,分別比2018年增長76.0%和58.4%;發明專利申請所占比重為21.2%。
文化產業
2023年末,全市共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29244個,比2018年末增長68.6%;從業人員258482人,資產總計1496.23億元。
1、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,不論原創或轉載,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,不做任何商業用途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2、本網原創之作品,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,并請注明出處。
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0595-22128966 郵箱:admin@qzwhcy.com